最新消息


【工商時報】買防癌險掌握三心 [2025/6/30]

【工商時報/2025.6.29/魏喬怡】

衛福部最新公布去年十大死因,「癌症」蟬聯榜首43年,年奪逾5.4萬條命,死亡率前三位仍為肺癌、肝癌、大腸癌。壽險業者指出,癌症療程費用逐年增加,防癌險相形重要,投保可用三心「放心、安心、用心」。

凱基人壽指出,投保三心包括:一、保額要「放心」:考量到癌症療程費用高昂,除了住院、手術、傳統化療、放療、標靶藥物等,隨著醫療科技進步,癌症精準醫療已成趨勢,此類治療方式通常需自費且費用昂貴,出院後的長期療養也需一筆費用,故投保足夠的保額,以應對可能的龐大醫療支出。

二、保障要「安心」:癌症險的保障範圍應涵蓋多種癌症類型,包括原位癌到重度癌症,從早期診斷到長期治療,癌症險應提供全方位保障。三、險種挑選要「用心」:依據自身年齡、家族病史、經濟能力與家庭責任等因素,選擇適合的保險類型(一次性給付或療程型),才能讓保險發揮真正效益。

台灣人壽指出,癌症治療已與過去不同,不住院也能治癒,像是標靶藥物以及免疫療法等這類新式療法,早期以住院日額理賠為主的癌症險保單,恐怕難以完全支應現實所需,建議適時補強保障或升級內容,可掌握「快給付、準打擊、穩價值」等三招。

台灣人壽建議,可選擇罹癌後一次整筆給付的商品,罹患初期、輕度或重度癌症即理賠(依保單條款約定為主),無須住院,資金到位即能啟動治療方案;保障要買得準,重點在於涵蓋初期、輕度及重度癌症及常見癌症,例如胃癌、肝癌等有額外保障,才能完整保障守護網;有部分癌症險具有期滿退還保費設計,假設保障期間未發生理賠狀況,在期滿時就可以將所繳保費全部退還,讓保單除了保障外,更兼具資產價值的累積。

國泰人壽建議,癌症險保額至少規劃一百萬元以上,才能足以支應罹癌後醫療費用,減輕家庭負擔,癌症險保障內容應包括門診手術與住院手術等費用補助,並搭配一次給付設計,協助患者在療程選擇上擁有足夠資源,從容應對治療過程,進而建構完整治療保障鏈,提升治癒可能性。

國泰人壽提醒,投保前務必詳閱條款內容,包括等待期、理賠定義、是否設有保費豁免機制、理賠金額上限與契約終止條件等,避免日後產生理賠爭議。尤其針對近年逐漸普及的高端自費療法,應特別留意保單是否涵蓋相關費用、療程次數限制或治療方式限制等條款,確認保障內容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與醫療預期,確保投保當下所購保障能真正發揮實質效益。